我司可開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HACCP)內審員培訓,考試合格后頒發內審員證書。
一談到內審員,不用介紹大家就能很快的聯想到體系,如什么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系等。并且都能根據自己對其了解成都作出各種不同層面的評價,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但不論褒貶如何,大家能否真能理解內審員的作用與含義,則不盡然。
現在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部分企業的內審員對管理體系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較差,體系運行的內部審核基本上還傾向于走過場,提供的部分審核材料、記錄都能較為明顯的看出屬于臨時填補、趕制,甚至還有不知道是從哪里冒出來的記錄,其分析與改進幾乎為傳承空白,偶爾提供的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也無法起到實質上的改進目的,不具有系統性與邏輯性,前后無法銜接。并且這些企業對于內審員也不是很重視,讓內審員幾乎形同擺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其次,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對體系的認知程度也不高。基本上還停留在表面階段,沒能真正理解管理體系的作用與目的。部分管理人員認為建體系不過是為了獲得一張證書而已,至于真正的運作則無關緊要,幾乎都表現出對管理體系不感興趣,覺得記錄這、記錄那的很麻煩,沒有像建體系前那樣操作方便、直接,各方面都得走流程、將標準,束手手腳,部分人員還認為管理體系的建立,不是給他們帶來高效率,反而是增加了他們很大的工作量,故而有為“記錄而記錄”的味道。體系認證也就成了履行義務的一種慣例,至此,體系內審員也淪為了臨時“應付”監督審核的專業人員。除此之外不再具有其他更多的意義,進而讓企業忽略了內審員的作用和對其培養,長此以往體系的運行就自然的成為了“負擔”。
其實,管理體系是讓一個企業從無序到有序、從雜亂到系統、從個體到全局、從不規范到規范的這么一種管理運作模式,他適合與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其核心始終圍繞“系統理論”與“過程方法”展開。
但任何一種體系的有效運行都離不開內部的監控與改進,沒有監控你不知道問題在哪里?沒有監控你不知道運行是否有效?沒有監控你想解決問題都無從著手?這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更多的是因為體系內部監控與改進機制缺失所至,而維護管理體系有效運行與持續改進的推動者,則是那些體系內審員,他們既是檢查員。又是問題改進指導員。
因此,如何發揮內審員的作用直接關系到體系運行對的有效期與適應性,從深層的角度而言,內審員不僅僅是問題的發現者,而更重要的應該是體系有效運行的維護者與指導者,他們不僅檢查各環節、各部門在運作中存在的問題,還應具有從體系運行的角度指導各部門如何改進不足,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作用,他們就像是分布在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建筑師、診斷師和培訓師,從管理體系運行的芳芳面面不管的指導操作者進行完善和持續改進。企業內審員隊伍的能力建設,基本上代表了一個企業管理體系運行的成熟度。
此外,對于內審員的認知,我們也不應停留在其是否具備內審資格的層面,而應關注其是否內審員的能力與水平上,從體系內審的角度來講,企業具備內審資格的人員相對而言不會不多,僅靠這些有限的人員推動事半功倍。
若要真正讓管理體系有效的運轉起來,應該培養一大批具有內審能力的各層管理者與操作者,全員參與,讓這些具有高度認知能力的管理者與操作者,結合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經驗技術,在實際的生產管理上、操作中不斷的運用體系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實踐,真正的發揮管理體系的作用,企業的管理才能不管的提升,運作不能不斷的規范、有序,才能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